2008年8月7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天下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北京奥运将对服用兴奋剂“零容忍”
杨骏 杨晴川

  今年26岁的贾斯汀·加特林近两年来不断奔走呼告,这位美国百米“飞人”因2006年兴奋剂检测不合格被禁赛一事上诉到了美国体育仲裁法庭,希望能够“减刑”并被允许参加北京奥运会,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

  参赛资格由药检说了算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美国体育界发生一系列兴奋剂丑闻,其中涉及琼斯、加特林等多名奥运冠军以及美国职棒大联盟的众多球星,全世界看到这样一个现实:作为奥运金牌大户的美国体坛并不干净。美国不得不对此进行反思并采取补救措施。
  “飞人”加特林一直是美国体育界的宠儿。22岁时,他就成了雅典奥运会和世锦赛男子100米双料冠军,曾为美国队带来巨大荣誉。然而在2006年,这位“飞人”因药检呈阳性反应被禁赛四年。这使他失去了在北京奥运会参赛的机会,为此他不断上诉,说明服药只是用来治病。但今年6月6日,体育仲裁法庭宣布对加特林维持原判。
  在全世界打击兴奋剂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美国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只得向世界立下军令状:“我们保证,美国将派出一支干净的队伍参加北京奥运会。”
  “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于是成了美国体育机构净化队伍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说,无论主动服药还是误服药物,运动员是否“干净”,只有药检结果说了算。
  尽管人们为加特林感到惋惜,但美国体育机构坚决贯彻上述原则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因为这种检测处罚原则体现了体育赛场上的公平,同时也给运动员传递了强烈的信息,那就是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将不得不面临严重的后果。

  首先是“干净”其次是成绩
  竞技体育的竞争往往异常激烈和残酷,胜利者往往能够名利双收,这使得一些运动员铤而走险。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庞德说,兴奋剂的使用背离了体育起码的道德准则,它使运动员异化为“药罐子”,使体育失去了对社会的价值。
  为了捍卫体育的干净和纯洁,各国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美国奥委会首席信息官赛贝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奥运会的成功体现在恪守公平竞争原则,保持队伍“干净”是首要目标,其次才是成绩。他说,“如果做不到第一点,即便成绩再好,也将使整个代表团蒙羞。”美国在近期国内举行的各项奥运选拔赛上,明显加大了兴奋剂检测力度,特别是在田径和游泳这两个最易沾染兴奋剂的项目上采取了空前严格的措施。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都采取了类似措施,对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兴奋剂检测。英国、法国及德国等国的体育机构负责人都表示,在兴奋剂问题上采取“零容忍”方针,有过兴奋剂劣迹的运动员将不被允许参加北京奥运会,而在奥运会赛前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则将立即被清除出队。英国还发动了一场名为“100%真我”的反兴奋剂运动,号召年轻一代运动员自动抵制兴奋剂。

  处罚力度和检测设备将是历史之最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表示,在“零容忍”原则的指导下,北京奥运会将是兴奋剂检测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据报道,北京奥运会将进行4500例赛内和赛外检测,这个数字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多了25%,比2000年悉尼奥运会多了90%。检测项目也增加了数百个。
  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部主任帕特里特·沙马什博士在视察北京奥运会的反兴奋剂工作后对媒体说,北京的反兴奋剂机构有一支强大的队伍。器械也是世界一流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先进的设备,过去难以检测出来的人体生长激素(HGH)在北京奥运会上也将难逃法眼,作弊者可要相当小心了”。
  沙马什博士还表示,北京奥运会期间,对服用兴奋剂运动员的处罚力度也将是历史之最。比如,使用兴奋剂并被处以6个月及以上禁赛的运动员,将被禁止参加下届奥运会。他相信,在这场关于兴奋剂的“魔与道”的竞赛中,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和所有清白的运动员将是最后的赢家。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北京在反兴奋剂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他相信北京奥运会能够成为有史以来“最干净”、反兴奋剂工作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